在澳洲,无论是参加跳伞、潜水、攀岩等高风险活动,还是孩子参与校外课程,参与方往往会被要求签署一份所谓的免责协议(Waiver / Release of Liability)。这些文件通常写明:“参与者自担风险,组织方不承担责任”。
很多人签署后会产生疑问:如果真的发生事故,我是否就失去了起诉对方的权利?
本文将由经验丰富的墨尔本纠纷律师为您详细解析:签署免责协议后,是否还能通过法律途径追责。
一、免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澳洲,免责协议在某些情境下具有法律效力,但并不意味着你放弃了一切法律权利。
根据澳洲消费者法(Australian Consumer Law)及相关判例,免责协议的效力仅限于“合理范围内的风险”。
例如,在跳伞活动中,落地时轻微扭伤可能被认为是该活动的合理风险之一,因而免责协议可能有效。
但若事故的发生源于运营方的重大疏忽,例如:
-
降落伞未定期检修;
-
教练无合法资质;
-
安全设备存在严重故障;
则该类行为可能构成重大过失(Gross Negligence),在这种情况下,免责协议将无法为对方提供免责保护。
二、案例解析:为何 Titan 事故免责协议无效?
以 2023 年震惊国际社会的 Titan 潜水器事故 为例:
事故中,5 位乘客因潜水器在深海内爆而遇难。尽管每位乘客在事前都签署了详尽的免责协议,并被告知旅程具有生命危险,其家属仍对运营公司 OceanGate 提起了诉讼。
关键在于:该诉讼并非针对风险本身,而是质疑公司在签署免责协议前未充分披露真实风险。例如:
-
潜水器并未通过任何国际安全认证;
-
公司忽略了前员工对潜在安全问题的举报;
-
存在刻意隐瞒或误导行为。
这类情况在法律上可能构成欺诈性隐瞒或重大过失,使得免责协议无效。
三、澳洲法律如何界定“合理风险”与“重大过失”?
在澳洲律师处理的多起纠纷案件中,法院普遍会依据以下因素判断免责协议的效力:
-
活动本身是否存在不可预见的安全风险;
-
运营方是否已尽合理注意义务(reasonable duty of care);
-
签署前是否进行充分解释;
-
是否存在故意隐瞒、误导或欺诈行为;
-
组织方是否遵守了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和资质要求。
一旦运营方未能履行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免责协议就可能被视为无效。
四、签署免责协议前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个人参与者
-
在签字前,务必清楚了解活动可能带来的最坏后果;
-
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对于任何不明之处,应主动提问;
-
不要被“大家都签了”这种话术说服,保障自身权益应是第一位。
对于企业经营者或活动组织者
-
免责协议不是“万能盾牌”,并不能覆盖所有法律责任;
-
更重要的是确保所有设施和流程符合行业安全标准;
-
向参与者进行清晰、充分的风险告知是法律上的基本要求;
-
维护合法合规经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诉讼与纠纷的风险。
五、结语:免责协议下仍可能主张权利
签署免责协议,并不意味着权利的终结。
在澳洲,法律始终强调合理性、公平性和诚实披露。如果您认为自己在签署免责协议后,因他人的重大过失或隐瞒行为而遭受损害,依然可以依法维权。
如您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Fumens 律师事务所的纠纷律师团队常年协助客户处理各类复杂的诉讼与纠纷,包括与免责协议相关的责任争议。我们的墨尔本律师团队可提供双语服务,确保您在法律维权中清晰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