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关于我们
服务范围
澳洲房产过户
商业与公司法
生意合伙
生意买卖
房产与建筑法
纠纷与诉讼
家庭法
离婚申请
财产协议
抚养权
刑法
家暴律师
劳动法
签证与移民法
贷款与抵押
遗嘱与遗产
知识产权
破产法
澳洲国际公证
澳洲海牙公证
法律见解
房产过户
商业与公司法
生意合伙
生意买卖
房产与建筑法
纠纷与诉讼
家庭法
离婚申请
财务协议
抚养权
刑法
劳动法
签证与移民法
贷款与抵押
遗嘱与遗产
知识产权
破产法
国际公证
国际公证服务
海牙公证
富文团队
联系我们
招聘
English
[email protected]
·
Mon - Fri 9.00am - 5.30pm
New client hotline
0395906808
主页
关于我们
服务范围
澳洲房产过户
商业与公司法
生意合伙
生意买卖
房产与建筑法
纠纷与诉讼
家庭法
离婚申请
财产协议
抚养权
刑法
家暴律师
劳动法
签证与移民法
贷款与抵押
遗嘱与遗产
知识产权
破产法
澳洲国际公证
澳洲海牙公证
法律见解
房产过户
商业与公司法
生意合伙
生意买卖
房产与建筑法
纠纷与诉讼
家庭法
离婚申请
财务协议
抚养权
刑法
劳动法
签证与移民法
贷款与抵押
遗嘱与遗产
知识产权
破产法
国际公证
国际公证服务
海牙公证
富文团队
联系我们
招聘
English
博客
澳洲家庭法陷阱:伴侣欠下的债,为什么成了我的“共同债务”?
在澳洲的离婚或分居案件中,许多人在处理财产分割时都会感到困惑甚至不公: “明明是对方欠下的债,为什么要我也一起承担?” 这种情况在澳洲《家庭法》(Family Law Act 1975)下确实可能发生。本文将由 Fumens 墨尔本律师团队 为您详细解析:哪些债务可能被视为“共同债务”,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一、法院如何看待夫妻间的债务? 在澳洲家庭法体系中,法院处理 财产分割(Property Settlement) 时,采用的是“整体财产池(Global Pool)”的概念。 这意味着,法院会把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的所有资产与债务都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统一进行评估和分配。 换句话说,不仅房产、现金、投资会被算入其中,债务也会被一并考虑。 即使债务登记在一方名下,只要被认定是“为了家庭共同利益”而产生的,就有可能被归类为 “共同债务”。 二、哪些债务可能被视为“共同债务”? 法院在判断一笔债务是否属于“共同债务”时,通常会考虑它是否用于“家庭目的(Family Purpose)”或“夫妻共同利益”。 举例来说: 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如租金、账单、孩子教育费用); 用于维修或装修家庭共同房产; 用于家庭成员的健康或教育支出; 或者一方认为是为家庭谋利而做出的投资决策。 即使另一方事先并不知情或未签署相关文件,只要法院认为这笔债务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也可能将其纳入共同财产池。 三、哪些情况可以排除为“个人债务”? 并非所有债务都会被自动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如果债务来源于 个人风险行为或私用消费,并且能证明另一方完全不知情、不受益,法院可能会认定为 “个人债务”。 例如: 赌博、投机或明显与家庭无关的投资; 奢侈性消费(如高额购物、个人娱乐等); 对方单方面经营的高风险生意,而家庭并未从中受益。 四、真实案例解析:成功排除百万债务...
•
October 10,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当你店铺被要求重建、拆除、赔偿 —— 你必须了解的商业租约重建条款 (澳洲商业租约重建条款实务指南)
如果你的店铺经营几年,好不容易积累了稳定客源,装修花了几十万,生意逐步走上正轨。突然有一天,房东通知你,大楼要“重建”,请你几个月内搬走。你可能会想:这合法吗?房东真的能说让搬就搬吗?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可以。 这不是诈骗,而是租约里一个非常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条款:“重建条款(Redevelopment Clause / Demolition Clause)”。在澳洲商业租约,特别是墨尔本、维州的零售租约中,这类条款对租户影响很大,涉及澳洲拆迁、澳洲房产纠纷等问题,建议在签约前务必了解清楚。 一、什么是“重建条款”? 所谓“重建条款”,是指房东在打算拆除、重建或大幅翻新建筑物时,可以依据租约条款,提前通知租户并提前终止租约。 例如,租约可能写道: “若房东意图重建或拆除物业,可提前六个月书面通知租户,本租约即终止。” 房东若要以拆除或重建为理由提前终止租约,通常必须至少提前六个月书面通知租户,且必须具备真实意图(genuine proposal),一般需提供足够的细节说明: 工程的性质和范围; 为什么施工必须在租户搬离后才能进行; 预定的施工时间和计划。 如果房东无法证明这些要素,即使发出通知,也可能被认定无效(并可能引发澳洲房产纠纷或VCAT/法院争议)。 二、租户的权利与房东的限制 1. 通知期 在维多利亚州,若租约受《Retail Leases Act 2003》约束,房东通常需要给至少六个月的书面通知。若不受该法约束(即属一般商业租约),则通知期限依租约条款而定。 2. 房东必须有真实、可行的重建计划 法院或VCAT不会仅凭一句“我要重建”就允许房东终止租约,需证明工程确实存在且计划明确,且租户的搬离是工程所必须的。实践中,如果房东不能提供工程批文、时间表或施工方案,租户有较大机会质疑通知的有效性。 3. 租户可能享有合理赔偿权 房东一般需补偿租户自行承担且未由房东提供的店铺内部装修(fit-out)部分的损失。如果房东发出拆除通知后最终未真正实施拆除,租户也可能主张对提前终止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以上都属于常见的澳洲房产纠纷范畴,遇到时建议寻求澳洲律师协助。 三、签约前务必要核查的重点 是否存在“重建/拆除条款”?明确房东在何种情况下可提前终止租约。 是否写明通知期?(例如是否至少6个月) 是否写明赔偿机制?包括装修补偿、搬迁补偿、停业损失等。 是否有替代店面安排?一些大型商业中心会为租户提供“重新安置(relocation)”条款。 “重建”定义是否过于宽泛?有的合同甚至把“内部装修”也算“重建”,这种模糊条款需特别谨慎。 房东装修或维修期间的租户权利(营业中断、减租安排等)。 四、实用建议|收到拆迁/重建通知时怎么做 先别慌,先保存证据:...
•
October 9,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澳洲产假政策全解:无薪产假、带薪产假与政府补贴
在澳洲,产假是许多女性最关心却也容易被误解的职场权益。本文将结合《公平工作法》(Fair Work Act)与最新的政策变化,全面解析澳洲产假制度,帮助大家厘清以下三大问题: 法定无薪产假 公司带薪产假是否强制? 澳洲政府补贴(Paid Parental Leave)到底谁能领取? 一、法定无薪产假 根据澳洲《公平工作法》,如果员工在同一雇主处连续工作满12个月,不论是全职、兼职还是规律性的临时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权申请最长 12个月的无薪产假。 此外,员工还可以申请额外延长12个月,合计最长 24个月的无薪产假。 需要注意: 这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益,不需要写在合同里也有效。 员工需要提前 10周通知公司,并在开假前 4周再次确认。 建议保存书面通知作为凭证,以免产生争议。 二、公司带薪产假 很多人误以为所有企业都必须提供带薪产假,但事实并非如此。 带薪产假不是法律强制,是否提供以及金额多少,完全取决于公司政策和雇佣合同。 部分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会作为福利,为员工提供额外的带薪产假。 员工应当仔细查阅自己的雇佣合同、员工手册,或直接咨询 HR,以确认是否享有此类福利。 三、澳洲政府补贴:Paid Parental Leave 除了雇主提供的无薪或带薪安排外,澳洲政府为符合条件的父母提供 育儿津贴(Paid Parental Leave, PPL)。 发放主体:由澳洲政府支付,而非公司。 性质区别:它不是公司意义上的“带薪产假”,而是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措施。 最新政策:从 2025年7月 起,PPL...
•
September 25,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亲人/朋友突然被警察带走,你该怎么做?
在澳洲,警方可以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将某人逮捕带走。这类情况往往发生得非常突然,令家属或朋友措手不及,不知道该联系谁、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此时的沉默、冲动或误信“协助调查”的说辞,会不会害了对方。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当你身边的亲友被警方带走时,作为家属或朋友,你应该立刻采取哪些步骤。 第一步:保持冷静,确认“是谁带走了人” 很多案件并不是正式逮捕,而是警方“带去协助调查”,但当事人实际上已经被限制自由。这时候请注意: 是否穿制服的警察?是否表明身份? 是否出示了搜查令或逮捕令? 是否告知了被带走的理由?(例如:涉嫌性侵、袭击、盗窃、违反保释等) 你有权问清楚: “请问这是哪一个警局的警员?对方会被带到哪个警察局?” 这对后续找律师、定位当事人至关重要。 注意:如果警察没有说明理由,请记录下现场警员的胸牌号、车牌号,或录音录像(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第二步:立即联系专业的刑事律师,要求介入 一旦有人被警方带走,你第一件事就是 找律师! 在澳洲,每一位被拘留或逮捕的人都享有以下权利: 要求保持沉默,不回答警方问题 要求联系律师 在律师在场前,拒绝任何书面或口头陈述 但现实中,警方可能会试图在律师介入前进行“自愿问话”或诱导性提问。一旦当事人乱讲、承认、解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哪怕本意是清白的。 律师的作用是: 第一时间联络警局,确认当事人是否被拘留 要求暂停任何问话 到场陪同问话 评估是否可立即申请保释 第三步:不要擅自联络“对方”或潜在证人 有些人被带走后,家属情急之下可能会: 找到对方(受害人或举报人)沟通 私下“劝说对方撤诉” 联系朋友,打听谁举报的 甚至试图“删聊天记录”或“替对方收拾东西” ⚠️ 这些行为非常危险,可能导致你自己被牵涉为 妨碍司法(Perverting the course of justice)、干扰证人 或成为刑事调查对象。...
•
September 24,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遭遇非法解雇?澳洲打工人必读维权指南
案例分析 2023 年底,澳洲广播公司(ABC)解雇了旗下主持人 Antoinette Lattouf,理由是她在个人 Instagram 上转发了一则涉及人道主义的内容。 这一解雇行为最终在 2025 年 6 月被联邦法院裁定为非法解雇(Unlawful Dismissal)和不当解雇(Unfair Dismissal),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为无数澳洲职场人士敲响了警钟。 那么,在澳洲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解雇行为属于“非法”或“不当”?遇到类似情况,员工又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本文将结合 Lattouf 案,深入解析相关法律概念和实务操作。 什么是非法解雇(Unlawful Dismissal)? 根据 《公平工作法》(Fair Work Act 2009) 的规定,雇主若因以下原因解雇员工,即属于违法行为: 你行使正当权利(如投诉管理层、申请病假或产假、提出工作场所安全问题等) 你表达宗教信仰或政治观点 你怀孕、生病或需要承担家庭照护责任 你加入工会或参与合法集体活动 因你的种族、性别、性取向、年龄、残疾等受保护特征而被区别对待 在 Lattouf 案中,法院认定她被解雇的唯一原因是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政治立场,并未违反公司政策或造成职场混乱。这种因表达观点而遭到报复的行为,构成非法解雇。 什么是不当解雇(Unfair Dismissal)? 有些情况下,雇主虽然拥有合法解雇理由,但在程序上处理不当,依旧可能构成不当解雇。 常见的不当行为包括: 未提前通知员工即解除雇佣关系...
•
September 16,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房屋施工停工、拖延怎么办?——澳洲建房法律应对全攻略
在澳洲,特别是近年来维州不断爆出的建房烂尾案件中,许多业主在施工期间遇到建筑商中途停工、严重拖延甚至“人间蒸发”的情况。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去 VCAT 起诉。但实际上,单靠诉讼程序往往耗时耗力,等待周期可能长达一年甚至更久。 那么,遇到建筑商违约、项目停摆的情况,业主应该如何尽快维权、止损?本文将从法律实务角度出发,为您梳理维州建房纠纷的应对路径,并提供实用建议。 一、先判断责任归属:谁该为“烂尾”负责? 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必须先明确责任归属: 是建筑商施工不当? 设计师设计有误? 还是材料供应商交付延误? 👉 建议:请尽快与经验丰富的澳洲房产律师联系,由律师协助审查合同条款、收集证据,并界定对方的违约行为。 二、了解你的法律途径:调解、VCAT或法院? 1. 强制性第一步:DBDRV 调解 在维州,处理住宅建筑纠纷前,几乎所有案件都必须首先通过 DBDRV(Domestic Building Dispute Resolution Victoria) 进行调解。这是一项强制性程序,也就是说,若未经调解失败,不能直接向 VCAT 申请。 但很多业主误以为只能“等安排”,错失主动权。实际上: 你有权主动敦促对方提交必要材料; 如对方明显拖延或恶意应对,可请求尽快安排会议; 若调解未达成一致,DBDRV 将出具“调解失败证明”,你才能进入 VCAT 或法院程序。 📌 相关法规:《Domestic Building Contracts Act 1995...
•
September 16,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签了免责协议还能起诉吗?——澳洲法律对免责协议界限的解析
在澳洲,无论是参加跳伞、潜水、攀岩等高风险活动,还是孩子参与校外课程,参与方往往会被要求签署一份所谓的免责协议(Waiver / Release of Liability)。这些文件通常写明:“参与者自担风险,组织方不承担责任”。 很多人签署后会产生疑问:如果真的发生事故,我是否就失去了起诉对方的权利? 本文将由经验丰富的墨尔本纠纷律师为您详细解析:签署免责协议后,是否还能通过法律途径追责。 一、免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澳洲,免责协议在某些情境下具有法律效力,但并不意味着你放弃了一切法律权利。 根据澳洲消费者法(Australian Consumer Law)及相关判例,免责协议的效力仅限于“合理范围内的风险”。 例如,在跳伞活动中,落地时轻微扭伤可能被认为是该活动的合理风险之一,因而免责协议可能有效。 但若事故的发生源于运营方的重大疏忽,例如: 降落伞未定期检修; 教练无合法资质; 安全设备存在严重故障; 则该类行为可能构成重大过失(Gross Negligence),在这种情况下,免责协议将无法为对方提供免责保护。 二、案例解析:为何 Titan 事故免责协议无效? 以 2023 年震惊国际社会的 Titan 潜水器事故 为例: 事故中,5 位乘客因潜水器在深海内爆而遇难。尽管每位乘客在事前都签署了详尽的免责协议,并被告知旅程具有生命危险,其家属仍对运营公司 OceanGate 提起了诉讼。 关键在于:该诉讼并非针对风险本身,而是质疑公司在签署免责协议前未充分披露真实风险。例如: 潜水器并未通过任何国际安全认证; 公司忽略了前员工对潜在安全问题的举报; 存在刻意隐瞒或误导行为。 这类情况在法律上可能构成欺诈性隐瞒或重大过失,使得免责协议无效。 三、澳洲法律如何界定“合理风险”与“重大过失”?...
•
September 15,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分居后谁能继续住在房子里?——你必须了解的澳洲家庭法判断标准
在澳洲,许多伴侣在决定分居的第一时间,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财产怎么分,而是:谁有权继续留在家中居住? 尤其是当房产登记在其中一方名下时,另一方往往会感到不安或不确定: 我不是房主,是不是必须搬出去? 如果我搬了,是不是就失去了离婚财产分割的资格? 本文将由专业澳洲离婚律师角度出发,为您梳理维州家庭法下对“居住权”的判断逻辑,帮助您做出明智选择。 房产在谁名下 ≠ 谁有居住权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澳洲,尤其是在维州家庭法框架下,即使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也不意味着对方必须立即搬出。 只要双方处于婚姻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de facto relationship),即使房屋是个人名下财产,也可能被纳入“共同财产”的范围。 这意味着另一方对这套房产也可能拥有权益,而居住权不取决于产权登记人的名字。 因此,在分居初期,不必急于搬离住所。在未进行完整的澳洲律师咨询、明确自身权利前,仓促搬离可能会在后续的财产分割或抚养安排中处于不利位置。 法院如何判断“谁可以留下”? 维州法院在处理此类居住安排时,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因素: 1. 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或安全风险 若一方存在家庭暴力行为或安全隐患,法院可签发家庭暴力干预令(IVO),限制该方返回住所。 在任何情况下,法院都以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为优先考量。 2. 谁是主要照顾子女的一方 如果其中一方承担主要育儿责任,法院更可能支持该方继续住在原居所,以保持孩子的生活稳定。 3. 经济状况与住房依赖度 若一方暂时无力负担租房费用、收入较低或经济依赖度较高,法院可能会出于公平考虑,允许其继续居住在房屋中。 👉 这些判断标准表明:是否拥有产权,并不是法院考量居住权的唯一依据。 搬出去是否等于“放弃房产权益”? 很多人担心:一旦搬离,就等于放弃对该房产的所有权利。 答案是:不一定。 在澳洲家庭法中,法院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时会从整体财产结构和公平合理分配原则出发进行评估,而非仅以是否居住作为唯一参考。 不过,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搬离者因失去对家庭资产和财务的掌控权,后续在协商和维权中处于被动局面。 因此,我们建议: 分居前先寻求专业的墨尔本律师咨询,确保知情做决策 避免因情绪冲动做出长期影响生活的选择 特别是在涉及未成年子女与重大财产时,更应多做准备、考虑多步方案 华人律师温馨提醒...
•
September 15,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面对非法解雇,你可以这样维权|澳洲打工人必读指南
案例分析 2023年底,澳洲广播公司(ABC)解雇了旗下主持人 Antoinette Lattouf,理由是她在个人 Instagram 上转发了一则涉及人道主义的内容。这一解雇行为最终在2025年6月被联邦法院裁定为非法解雇(Unlawful Dismissal)和不当解雇(Unfair Dismissal),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为无数澳洲职场人士敲响了警钟。 那么,在澳洲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解雇行为属于“非法”或“不当”?遇到类似情况,员工又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本文将结合Lattouf案,深入解析相关法律概念和实务操作。 什么是非法解雇(Unlawful Dismissal)? 根据《公平工作法》(Fair Work Act 2009)的规定,雇主若因以下原因解雇员工,即属于违法行为: 你行使正当权利(如投诉管理层、申请病假或产假、提出工作场所安全问题等) 你表达宗教信仰或政治观点 你怀孕、生病或需要承担家庭照护责任 你加入工会或参与合法集体活动 因你的种族、性别、性取向、年龄、残疾等受保护特征而被区别对待 在Lattouf案中,法院认定她被解雇的唯一原因是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政治立场,并未违反公司政策或造成职场混乱。这种因表达观点而遭到报复的行为,构成非法解雇。 什么是不当解雇(Unfair Dismissal)? 有些情况下,雇主虽然拥有合法解雇理由,但在程序上处理不当,依旧可能构成不当解雇。常见的不当行为包括: 未提前通知员工即解除雇佣关系 未给予员工陈述解释的机会 缺乏合理的解雇依据或评估过程 未出具正式书面通知 Lattouf在被解雇时,仅是入职第三天,未被通知问题所在,也未被给予申辩机会。法院认为ABC公司违反了“程序公正”(procedural fairness),最终判决其行为构成不当解雇,并需支付赔偿。 面对非法或不当解雇,该如何应对? 如果您在澳洲遭遇类似情况,应当采取以下步骤: 及时保存证据 包括: 雇主发送的解雇通知邮件...
•
August 15,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澳洲贩毒罪怎么判?不同毒品和数量影响有多大?
你知道吗?在澳洲越来越多华人因“不懂法律”而误踩红线,等到被抓才意识到,澳洲的毒品犯罪(贩毒)远比想象中严重。 那么,在澳洲到底什么行为会被定为“贩毒”?毒品种类和数量对判刑又有什么影响?本文为你系统讲解。 什么是“贩毒罪”?—— 不仅仅是“卖毒品” 在澳洲,《刑法典》对“贩毒”有明确定义,常见罪名包括: 贩卖(Trafficking) 持有意图贩卖(Possession with Intent to Sell or Supply) 进口毒品(Importing Drugs) 制造毒品(Manufacturing Drugs) ⚠️ 注意: 只要你持有一定数量的毒品,不需要证据证明你有“出售”行为,法律会自动推定你是“意图贩卖”,这就是所谓的“商业数量推定条款”。 毒品种类 + 数量 = 判刑轻重的关键因素 在维州(Victoria),贩毒的量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 毒品种类 不同毒品有不同的刑罚等级,例如: 毒品种类 常见例子 定性 最高刑罚 幻觉剂 冰毒、摇头丸、LSD 商业贩卖 严重商业贩卖...
•
August 11,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维州必看!偷录对话竟可能坐牢?澳洲录音拍摄法律红线全解析
在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街上、商场或咖啡厅等公共场合看到冲突事件,都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拍照或录像。 但问题来了:在澳洲,偷偷录音或录像合法吗? 特别是在维多利亚州(Victoria),很多人关心录音是否会构成侵犯隐私,或拍摄他人是否违法。本文将从法律实务角度,为您梳理维州有关录音与公共拍摄的法律边界,帮助您判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可能惹上麻烦。 一、维州属于“One Party Consent”州:你是对话人,就可以录音 在澳洲,不同州对录音的规定不尽相同。维多利亚州是典型的“单方同意州”(One Party Consent State),意思是: 只要通话或谈话中有一方当事人同意录音,录音行为即为合法。 你是对话一方:可以录音 举例说明: 如果你正在和他人争吵,对方情绪激动、语言攻击性强,你在未通知对方的情况下开启手机录音或使用录音笔,这种情况下是合法的。 即使对方没有意识到正在被录音,只要你是对话参与人之一,并且你“同意”这次录音,就不违反《Surveillance Devices Act 1999 (Vic)》的规定。 你不是对话人:偷录他人谈话违法 但如果你不是对话中的任何一方,比如: 在餐厅偷偷在隔壁桌放一台录音设备,录下陌生人的谈话; 在办公室厕所安装监听设备,监听同事私下聊天; 此类行为将构成非法监听,涉嫌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权,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二、在公共场所拍摄视频是否违法?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在公共场合拍别人视频违法吗? 公共场所一般可以拍摄 在澳洲,街道、购物中心、广场、公园等属于“公众可进入的区域”。在这些场所拍摄视频,尤其是拍摄公开行为(如冲突、争执、交通事故等),通常不会被认为违法。 例如: 拍摄公共场合发生的打架或骚扰行为; 记录商场内店员或保安的不当行为; 用手机拍摄公共事件以备提交警方; 这些都是被澳洲法律广泛接受的“合法用途”。 警告:拍摄后随意传播,可能构成侵权 拍摄合法 ≠ 可以随意发布或传播 如果将拍摄内容未经处理发布到社交平台,并对他人造成羞辱、骚扰、舆论攻击等后果,可能涉嫌以下违法行为:...
•
July 15,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明明是自卫,却被当施暴?”——维州警察判定“合理防卫”的潜规则,华人必看!
近日,一起华人女性在悉尼遭到多名青少年围殴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在澳洲能否动手自卫”的讨论。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出于自我防卫,就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然而,现实往往比法律条文更复杂。 结合维多利亚州(Victoria)刑事案件中的实际执法经验,介绍在澳洲“合理防卫”(reasonable self-defence)在实践中的运作方式,特别是维州警察通常如何处理此类案件,帮助公众更清楚地认识自卫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法律与现实的差距:不是你说“自卫”就算数 虽然澳洲刑法承认个人在特定情况下有权自我防卫,但是否构成合法的“合理防卫”,并非由涉事人自行判断,也不完全取决于谁先动手。 在实务中,维州警察在到场处理冲突时,往往更关注“结果”而非“过程”。例如: 如果双方互相殴打,不论谁先动手,警方通常会判断谁的伤势更重。 一方如果伤痕明显,例如脸部肿胀、牙齿脱落、流血等,容易被视为“受害者”。 另一方即使声称是出于自卫,也可能被认定为“施暴者”。 这一点在家庭暴力事件中表现尤为明显。即使冲突由女方先动手,最终被警方逮捕并起诉的往往还是男方,除非能提供充分证据(如视频、目击证人)证明反击是合理防卫。 二、“防卫过当”与“蓄意报复”的模糊界线 在现实中,“反击过度”常被警方认定为不合理防卫。例如: 如果对方打掉你两颗牙,而你还手打掉对方三颗牙,警方可能会认为你已经超出防卫必要限度。 在警方看来,防卫的底线是“只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报复他人”。 这类案件中,即使对方确实先动手,过度反击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故意伤害罪(Intentionally Cause Injury)或袭击罪(Assault)。 三、实务建议:如何在合法防卫范围内保护自己? 面对冲突或潜在的暴力行为时,应尽量冷静应对,并采取以下做法以降低被错误定罪的风险: 尽量避免冲突升级 避免挑衅、辱骂等行为,尽量撤离现场。 保留证据 若可以安全操作,用手机录像或寻找目击者,为日后证明自卫行为提供支持。 避免过度反击 使用的防卫手段必须“合理且必要”,否则容易被认定为故意施暴。 事件发生后尽快寻求法律援助 即使认为自己没有错,也不要轻易接受警方陈述或自行解释,应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律师协助处理警方问话或出庭程序。 结语:自卫不是无法可依,但现实不容轻忽 在澳洲主张自我防卫并非没有法律依据,但维州警方处理案件时的倾向性、案件现场的主观判断、证据的不完整性,都可能导致“明明是受害者,却被起诉”的尴尬局面。 因此,了解“合理防卫”的法律边界,以及警方处理逻辑,是避免不必要法律风险的关键。 如您或家人正面临相关指控,建议尽早联系我们Fumens律师行的刑事辩护律师进行咨询。
•
July 14, 2025
•
Admin
•
no comments
Read More
1
2
3
4
5
搜索
Recent Articles
澳洲家庭法陷阱:伴侣欠下的债,为什么成了我的“共同债务”?
October 10, 2025
Admin
当你店铺被要求重建、拆除、赔偿 —— 你必须了解的商业租约重建条款 (澳洲商业租约重建条款实务指南)
October 9, 2025
Admin
澳洲产假政策全解:无薪产假、带薪产假与政府补贴
September 25, 2025
Admin
立即咨询
(03) 9590 6808
微信
小红书